翠云草

发布时间:2025/4/29,浏览人次:49

翠云草

别名 龙须、剑柏、蓝地柏、伸脚草

学名 Selaginella uncinata (Desv.) Spring

科属 卷柏科,卷柏属

形态特征 土生,主茎先直立而后攀援状,长50-100厘米或更长,无横走地下茎。根托只生于主茎的下部或沿主茎断续着生,自主茎分叉处下方生出,长3-10厘米,直径0.1-0.5毫米,根少分叉,被毛。主茎自近基部羽状分枝,不呈“之”字形,无关节,禾秆色,主茎下部直径1-1.5毫米,茎圆柱状,具沟槽,无毛,维管束1条,主茎顶端不呈黑褐色,主茎先端鞭形,侧枝5-8对,2回羽状分枝,小枝排列紧密,主茎上相邻分枝相距5-8厘米,分枝无毛,背腹压扁,末回分枝连叶宽3.8-6毫米。叶全部交互排列,二形,草质,表面光滑,具虹彩,边缘全缘,明显具白边,主茎上的叶排列较疏,较分之上的大,二形,绿色。主茎上的腋叶明显大于分枝上的,肾形,或略心形,3毫米×4毫米,分枝上的腋叶对称,宽椭圆形或心形,2.2-2.8毫米×0.8-2.2毫米,边缘全缘,基部不呈耳状,近心形。中叶不对称,主茎上的明显大于侧枝上的,侧枝上的叶卵圆形,1.0-2.4毫米×0.6-1.0毫米,接近到覆瓦状排列,背部不呈龙骨状,先端与轴平行或交叉或常向后弯,长渐尖,基部钝,边缘全缘。侧叶不对称,主茎上的明显大于侧枝上的,分枝上的长圆形,外展,紧接,2.2-3.2毫米× 1.0-1.6毫米,先端急尖或具短尖头,边缘全缘,上侧基部不扩大,不覆盖小枝,上侧边缘全缘,下侧基部圆形,下侧边缘全缘。孢子叶穗紧密,四棱柱形,单生于小枝末端,5.0-25毫米×2.5-4.0毫米;孢子叶一形,卵状三角形,边缘全缘,具白边,先端渐尖,龙骨状;大孢子叶分布于孢子叶穗下部的下侧或中部的下侧或上部的下侧。大孢子灰白色或暗褐色;小孢子淡黄色。

生态习性 生于海拔50-1200米的山谷林下,多腐殖质土壤或溪边阴湿杂草中,以及岩洞内,湿石上或石缝中。喜温暖湿润的半阴环境。

产地及分布 分布于浙江、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广西、湖南、贵州、云南、四川等省区。中国特有,其他国家也有栽培。

用途 翠云草株态奇特,羽叶似云纹,四季翠绿,并有蓝绿色荧光,清雅秀丽,属小型观叶植物,盆栽适合案头、窗台等处陈设。翠云草适合家庭居室的装饰,绿化、美化。适于家厦居室盆栽观赏。翠云草作为小型盆栽喜阴观叶植物,枝叶青翠如绿云片片,层层积翠,细枝密生小叶如绿鳞,置放案头、茶几之上或在室内角隅的高脚花架上,便显得绿意潇洒,景色悠然,有生气勃勃之感;在居室角隅的高脚花架上,摆上一盆中型翠云草,枝密小叶甸旬茎从盆口伸出,垂于盆边,随风摇曳,风度雅致。既能调节室内空气,消除污染,又能醒脑提神。翠云草也可应用于岩石园、水景园等专类园中,也可在盆景上作装饰之用。在湖畔、溪旁、岩石缝隙及瀑布流水旁配置,能带来生气和活力,增添野趣和提高景观效果。较大的盆栽翠云草,可置于较荫的窗台或阳台上。尤其在每年的4-5月间,或初夏的梅雨时节,盆栽翠云草经轻雨梳洗,如倩女美发,飘摇披拂。此时,盆栽翠云草长得青翠碧绿,绿鳞片片,是翠云草的最佳观赏期,很耐人观赏。以全草入药,全年可采,鲜用或晒干。

繁殖与栽培 宜采用无性扦插的方式进行人工繁殖。翠云草的扦插,非常简便易活。只要选择一片阴湿地(人工进行遮阳处理也可),保持土壤经常潮润,截取翠云草长约10厘米的茎枝,平铺于潮湿地上,无需用土埋,只需用水向其喷雾,不久便可生根成活,一旦定植成活,粗放管理即可。只是对水分的要求稍高一些,宜湿不宜干,过2-3个月便可生长繁茂。


翠云�?1.jpg

(图片来自网络,不做任何商业用途,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)

相关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