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吴风草

发布时间:2025/4/21,浏览人次:170

大吴风草

别名 八角乌、活血莲、一叶莲

学名 Farfugium japonicum (L. f.) Kitam.

科属 菊科,大吴风草属

形态特征 属多年生葶状草本植物。根茎粗壮,直径达1.2厘米。花葶高达70厘米,幼时被密的淡黄色柔毛,后多少脱毛,基部直径5-6毫米,被极密的柔毛。叶全部基生,莲座状,有长柄,柄长15-25厘米,叶柄幼时密被淡黄色柔毛,后多脱毛,基部扩大,呈短鞘,抱茎,鞘内被密毛,叶片肾形,长9-13厘米,宽11-22厘米,先端圆形,全缘或有小齿至掌状浅裂,基部弯缺宽,长为叶片的1/3,叶质厚,近革质,两面幼时被灰色柔毛,后脱毛,上面绿色,下面淡绿色;茎生叶1-3,苞叶状,长圆形或线状披针形,长1-2厘米。头状花序辐射状,2-7,排列成伞房状花序;花序梗长2-13厘米,被毛;总苞钟形或宽陀螺形,长12-15毫米,口部宽达15毫米,总苞片12-14,2层,长圆形,先端渐尖,背部被毛,内层边缘褐色宽膜质。舌状花8-12,黄色,舌片长圆形或匙状长圆形,长15-22毫米,宽3-4毫米,先端圆形或急尖,管部长6-9毫米;管状花多数,长10-12毫米,管部长约6毫米,花药基部有尾,冠毛白色与花冠等长。花期8月至翌年3月。瘦果圆柱形,长达7毫米,有纵肋,被成行的短毛。果期8月至翌年3月。

生态习性 大吴风草适应力很强,喜半阴和湿润环境,忌干旱和夏季阳光直射,耐寒能力尤为突出,在中国江南地区可露地过冬,冬季地上部叶片枯死,第二年春天仍能萌发。生长适宜温度为12-25℃,可忍耐夏日38℃的高温。对土壤适应性较强,以肥沃疏松、排水良好的壤土为宜,但最好种植于肥沃湿润、排水良好、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。 对土壤酸碱度范围要求较低,pH值为5.5-8.5。大吴风草忌干旱,且不耐阳光直射,所以多种植于林下空间,充分应用上层乔木的遮阴效果。此外,大吴风草是优良的耐盐碱地被植物,可在盐碱地生长。

产地及分布 大吴风草原产于中国东部地区,在中国分布于湖北、湖南、广西、广东(七娘山、盐田(张寿洲等4818)、梅沙尖(深圳植物志采集队013198)、梧桐山(李沛琼2203))、福建和台湾,日本和朝鲜也有分布。生长于低海拔地区的林下,山谷及草丛

用途 大吴风草的可食用部分位于距叶片约50厘米的梗部。大吴风草所含的叶绿素具有抗氧化作用。在营养方面,大吴风草富含钾元素和食物纤维,其叶片中还含有芳香成分己醛,这种成分与叶绿素一样,具有强大的杀菌效果。有清热解毒、凉血止血、消肿散结的功效。因叶子酷似莲叶,又称“活血莲”与“一叶莲”。大吴风草生长力旺盛,覆盖力强,株型饱满完整,一年四季皆有观赏价值,最突出之处便是叶片酷似马蹄,大而靓丽。大吴风草姿态优美、花艳叶翠、观赏周期长,是优良的园林应用植物,可丛植、片植于公园绿地、居住区、道路绿地等。作为优良的观赏植物,大吴风草花朵艳丽,叶片深绿,可采用大色块、 大手笔的手法大面积栽植形成群落,并可作为其他植物景观的烘托,形成令人震撼的景观。大吴风草叶片硕大,深绿,有光泽,花期恰逢秋冬少花季节,且生性强健,适宜大面积种植作林下地被,也可植于林边阴湿处、溪沟边、岩石旁,作观赏。

繁殖与栽培 大吴风草的繁殖方式为分株、扦插和播种繁殖


12.jpg

(图片来自网络,不做任何商业用途,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)

相关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