龟背竹
别名 蓬莱蕉、铁丝兰、穿孔喜林芋
学名 monstera deliciosa Liebm.
科属 天南星科,龟背竹属
形态特征 龟背竹为攀援灌木。茎绿色,粗壮,有苍白色的半月形叶迹,周延为环状,余光滑,长3-6米,粗6厘米,节间长6-7厘米,具气生根。叶柄绿色,长常达1米,腹面扁平,宽4-5厘米,背面钝圆,粗糙,边缘锐尖,基部甚宽,对折抱茎,排列为覆瓦状,形如鸢尾,两侧叶鞘宽,向上渐狭,脱落后叶柄边缘成绉波状;叶片大,轮廓心状卵形,宽40-60厘米,厚革质,表面发亮,淡绿色,背面绿白色,边缘羽状分裂,侧脉间有1-2个较大的空洞,靠近中肋者多为横圆形,宽1.5-4厘米,向外的为横椭圆形,宽5-6厘米;中肋及侧脉表面绿色,背面绿白色,两面均隆起;i次侧脉8-10对,基部的相互靠近,向上渐远离,ii、iii、iV级叶脉网状,不明显。花序柄长15-30厘米,粗1-3厘米,绿色,粗糙。佛焰苞厚革质,宽卵形,舟状,近直立,先端具喙,长20-25厘米,人为展平宽15-17.5厘米,苍白带黄色。肉穗花序近圆柱形,长17.5-20厘米,粗4-5厘米,淡黄色。雄蕊花丝线形,花粉黄白色。雌蕊陀螺状,长7-8毫米,柱头小,线形,纵向,黄色,稍凸起。佛焰苞厚革质,宽卵形,舟状,肉穗花序。浆果淡黄色。果序成熟后可食。龟背竹花期为8-9月,果实于翌年成熟。果序为棒状,大小与香蕉相近,口感如同菠萝与香蕉的合体,因此还有蓬莱蕉的别名。
生态习性 龟背竹喜温暖湿润,较遮阴的生态环境,忌强光暴晒与干燥,不耐寒。龟背竹在中国多温室栽培,用于布置大厅、居室。生长适温为20-30℃,15℃停止生长,越冬温度为5℃。春、夏、秋三季生长过程中保持盆中有充足水分,冬季微潮,减少浇水。耐空气干燥,冬季室内加温后最好经常清洗成熟叶片。在南方,可孤植于池畔、溪旁,及石缝中,颇具野趣。龟背竹汁液有刺激性和腐蚀性,皮肤接触引起疼痛和灼伤。未成熟的果实刺激性强,其果肉内含草酸钙针晶体等物质,食用会损伤消化系统。
产地及分布 龟背竹原产于墨西哥,各热带地区多引种栽培供观赏。中国福建、广东、广西和云南等地栽培于露地,北方地区多栽于温室。
用途 龟背竹叶形奇特,孔裂纹状,极像龟背。茎节粗壮又似罗汉竹,深褐色气生根,纵横交差,形如电线。其叶常年碧绿,茎粗壮,节上有较大的新月形叶痕,生有索状肉质气生根,极为耐阴,是室内大型盆栽观叶植物。龟背竹体内含有许多有机酸,能吸收甲醛等有毒有害气体,弱光下还可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。在居住环境中养植、放置绿色植物,观其叶、赏其形、嗅其香,自古以来就是一种雅趣。古人莳花弄草是寄情于自然,而现代人绿化居室主要是为了营造绿色健康的环境,享受愉悦的园艺生活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室内绿化装饰已成为改善居住环境的一种时尚追求,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由于室内光照、湿度、温度等环境因素的限制,目前常用于居室绿化的有绿萝、常春藤、吊兰、白掌、虎尾兰、万年青、龟背竹、鹤望兰、竹芋、椒草等观叶类植物。室内观叶植物主要选用耐阴性好、管理方便、观赏周期长的种类,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有上百种,姿态多样、风韵各异,琴叶榕、鹤望兰、龟背竹等大中型植物给人以沉稳安定的视觉感受。花谚说,“龟背竹本领强,二氧化碳一扫光”,龟背竹为喜阴植物,叶片硕大,叶绿素含量较高,在弱光下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也相对较强。因其可以净化空气,益于人的身体健康,故花语和寓意均有“健康长寿”之意。
繁殖与栽培 龟背竹通常用扦插繁殖。
(图片来自网络,不做任何商业用途,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