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甲草
别名 狗豆芽、珠芽佛甲草、指甲草
学名 Sedum lineare Thunb.
科属 景天科,景天属
形态特征 佛甲草是多年生草本,全株无毛。茎高达20厘米。3叶轮生,少有4叶轮或对生的,叶线形,长20-25毫米,宽约2毫米,先端钝尖,基部无柄,有短距。花序聚伞状,顶生,疏生花,宽4-8厘米,中央有一朵有短梗的花,另有2-3分枝,分枝常再2分枝,着生花无梗;萼片5,线状披针形,长1.5-7毫米,不等长,不具距,有时有短距,先端钝;花瓣5,黄色,披针形,长4-6毫米,先端急尖,基部稍狭;雄蕊10,较花瓣短;鳞片5,宽楔形至近四方形,长0.5毫米,宽0.5-0.6毫米。蓇葖略叉开,长4-5毫米,花柱短。种子小。
生态习性 佛甲草生长适应性强, 耐旱和较耐寒, 易栽种,佛甲草属多浆植物,含水量极高,其叶、茎表皮的角质层具有超常的防止水分蒸发的特性,耐旱时间可长达1个月,仅叶色淡绿有些发白等现象,在雨水或灌溉条件较好时色泽表现为草绿色,具有较强的耐贫瘠能力, 可匍匐生长, 每条茎的叶节上都能长出小苗, 着地生根。
产地及分布 佛甲草主要生长于温带和热带地区的高山岩石、悬崖缝隙中,或生于海拔1100m以下的阴湿山坡岩石中或土埂上等,或生于低山或平地草坡上,生命力极强。佛甲草主要分布于北温带和热带,主要分布于中国及日本等地。在中国自然分布面很广,地域跨度大,主要自然分布地区为云南、四川、贵州、广东、湖南、湖北、甘肃、陕西、河南、安徽、江苏、浙江、福建、台湾、江西等。
用途 佛甲草的嫩茎叶,可放入沸水焯烫至软,捞出,入凉水里浸冷,沥干后,用常规调料凉拌,或炒食,或做汤。佛甲草其茎叶可入药,味甘、寒,微毒,可清热解毒、利湿、止血。佛甲草叶片整齐美观,碧绿如翡翠,植株小,花小巧美丽,可作盆栽欣赏。作为配植,它较强的耐阴能力使得其适于与乔木、花灌木配置在一起作为园林绿化,也可以作为花坛、花境的底色或道路两侧的镶边材料,或者生长于庭院假山石上,点缀山石。佛甲草耐旱性极好,植株低,水平根系发达,能适应土层浅薄的要求,且对水肥要求不高,管理方便。因此,佛甲草可作为屋顶绿化植物,并有着隔热性能好、降温增湿效果显著等优点。佛甲草是优良的地被植物。它的优点在于生长速度快,扩展能力强,而且根系纵横交错,与土壤能够紧密结合,从而保护表层土壤,防止其被雨水冲刷,可作为护坡草。
繁殖与栽培 佛甲繁殖能力强,春末夏初开黄色小花,吸引授粉者,同时也可抵御像蛞蝓、蜗牛等这类小动物的侵害。佛甲草不定根发生能力强,因此人工繁殖以无性繁殖为主,包括分株繁殖和扦插繁殖,兼有种子繁殖。
(图片来自网络,不做任何商业用途,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