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罗兰
别名 草桂花、四桃克、草紫罗兰、富贵花
学名 matthiola incana (L.) R. Br.
科属 十字花科,紫罗兰属
形态特征 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花卉。植株高达60厘米,全株密被灰白色具柄的分枝柔毛。茎直立,多分枝,基部稍木质化;叶互生,叶片长圆形至倒披针形或匙形,连叶柄长6-14厘米,宽1.2-2.5厘米,全缘或呈微波状,顶端钝圆或罕具短尖头,基部渐狭成柄。总状花序顶生和腋生,花多数,较大,花序轴果期伸长;花梗粗壮,斜上开展,长达1.5毫米;萼片4,直立,长椭圆形,长约15毫米,内轮萼片基部呈囊状,边缘膜质,白色透明;花瓣4,瓣片铺张为十字形,倒卵形,长约12毫米,顶端浅2裂或微凹,边缘波状,下部具长爪;花丝向基部逐渐扩大;雄蕊6枚,4强2弱,子房圆柱形,柱头微2裂。花瓣有单瓣和重瓣之分,单瓣花能结籽,重瓣花不能结籽。花期4-5月。长角果圆柱形,长7-8厘米,直径约3毫米,果瓣中脉明显,顶端浅裂;果梗粗壮,长10-15毫米。种子近圆形,直径约2毫米,扁平,深褐色,边缘具有白色膜质的翅。果熟时裂开。
生态习性 喜冷凉的气候,忌燥热。喜通风良好的环境,冬季喜温和气候,但也能耐短暂的-5℃的低温。喜阳光充足,但也稍耐半阴。生长适温白天15-18℃,夜间10℃左右,对土壤要求不严,但在排水良好、中性偏碱的土壤中生长较好,忌酸性土壤。紫罗兰耐寒不耐阴,怕渍水,它适生于位置较高,在霉雨天气炎热而通风不良时则易受病虫危害,施肥不宜过多,否则对开花不利;光照和通风如果不充分,易患病虫害。
产地及分布 原产欧洲南部及地中海沿岸,世界各地广泛栽培,中国南北各地也常见栽培。
用途 紫罗兰做切花生产经济效益明显,常栽于庭园花坛或温室中,具有观赏价值;紫罗兰因其甜蜜香气被认为具有催情功能,是许多清洁剂爱用的香调;花朵所释放出来的挥发性油类具有显著的杀菌作用,有利于人体的呼吸道健康。紫罗兰花期较长,花朵丰盛,花序硕大,色彩丰富,有香味,可用作花坛、花境的布置材料和盆栽美化居室,也是很好的切花植物。紫罗兰可作为冬、春两季的切花,因其耐寒性较强,加温等方面的费用少,所需劳动力也少,栽培价值较高,从定植到收获的周期短,故得以广泛应用。通常12月-翌年2月上市的是室内栽培的无分枝系,3月下旬-4月上市的多是露地栽培的分枝系。一般来说,无分枝系价值较高,而重瓣的比单瓣的价格要高2-3倍。能够清热解毒,美白祛斑,滋润皮肤,除皱消斑,清除口腔异味,增强光泽,防紫外线照射,紫罗兰对呼吸道的帮助很大,对支气管炎也有调理之效,还可以润喉,以及解决因蛀牙引起的口腔异味。
繁殖与栽培 紫罗兰的自然繁殖是靠种子进行的,在室内养殖状态下,紫罗兰的繁殖主要采用扞插繁殖、播种繁殖和分根繁殖,其中,应用较为普遍的是扞插繁殖和播种繁殖。
(图片来自网络,不做任何商业用途,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)